
2025年6月,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一则禁令,规定“公办高中不得招收高考复读生,并严禁开设复读班”。此禁令自秋季学期起正式生效。该政策的推行,对高考复读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既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禁令可能引发的连锁效应,我们将进行深入剖析。
禁令发布
2025年6月,湖南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规范普通高中办学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指出,自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公办普通高中(包括完全中学)不得再招收高考复读生,同时也不得设立复读班级。该政策一经发布,便在教育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那些原本依靠公立学校进行复读的考生及其家人,突然遭遇了选校的难题;与此同时,复读市场也进入了重塑其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
生源分流
自禁令执行以来,众多复读生纷纷转向民办高中、知名复读机构及网络辅导平台,寻求新的学习渠道。以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和株洲景炎中学为代表的民办教育机构,迅速增设了“清华北大班”和“快速提升班”等课程。尽管这些班级的学费每年高达三万五千元,报名的学生却络绎不绝。学而思、新东方等知名教育机构推出了“封闭式强化训练营”,该训练营融合了“小班授课”与“人工智能测评”的教学方式,吸引了众多高分复读生的关注。与此同时,地市州民办学校因成本较低,成为了农村复读生们优先选择的学习地点。
费用飙升
公立学校不再参与复读教育市场,复读学费的定价权已完全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以衡阳市为例,在2025年度,公立学校的复读学费每学期约为2000元,而私立学校则普遍将学费提升至每学期8000至12000元,此外还需额外支付住宿费、资料费等额外费用,综合计算,一年的总费用有可能超过4万元。为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部分教育机构实施了“分阶段支付”的收费策略,该策略要求家长首先缴纳总费用的60%作为基础费用,一旦学生的成绩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家长还需支付剩余的费用。
监管盲区
新规定实施初期,部分公立学校采取了所谓的“小策略”。这些策略涵盖了以“社会考生借读”为名招收复读生,并将他们安排在应届生班级中;同时,还有委托民办分校进行招生,却依然依赖公立学校的师资力量。针对此类问题,教育厅设立了举报渠道,一旦查实,将对校长实施“一票否决”的惩罚措施。截至2025年,已对3起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
复读突围
在为复读生选择学校时,建议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需验证该校的办学资质,确保其办学许可证包含“高考复读”相关内容;同时,需对教师团队进行考察,了解主要教师的任教经历和教学成果;另外,需对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实行全封闭管理以及是否配备了手机管理等具体的管理措施;最后,还需仔细阅读协议中的条款,明确退费的相关规定。岳阳地区一位家长,该家长的孩子是2025届的复读生,在实地调研某教育机构的过程中,发现该机构声称拥有一支由“长郡名师”组成的师资团队,然而实际上,这些名师只是以挂名形式参与其中。值得庆幸的是,该家长在正式报名之前进行了试听课程,从而成功避免了受骗。
市场走向
禁令并非意味着发展就此止步,相反,它推动了复读市场的规范化进程。面对政策的调整,高考复读生及其家长应保持冷静,挑选适合的学府,并尽早确定学位。在政策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复读市场正逐步构建起更为完善和有序的生态体系。
大家觉得在这样的政策下,复读生还有哪些选校的好办法?
<总结 style="color:orange;">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复读禁令在复读界引发了广泛连锁效应,涉及学生资源的重新分配、学费普遍上涨以及监管力度的增强。同时,这一禁令也促使复读市场向规范化路径发展。在此情形下,考生和家长需保持理智,对学校的选拔和规划做出合理规划。